美术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分析,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
2、热爱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进行分析,表达对画面的认识与感受。重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够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课
老师听说我们四年级
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而且回答问题都很积极,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问题,要考考同学们,请同学们看屏幕。
师:你能根据你平时看到的颜色,确定下面的图片是哪一个季节吗?师:刚才同学们能很快地判断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判断的吗?
师: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季的色彩。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合作探究(四季的色彩)
师:请你打开课本,看看2-3页的图片,也就是屏幕上的图片,在不同的季节,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师:请你把自己的感受填写在书上,并和同桌交流一下。师:谁来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的季节?
师:大自然的四季轮回,它展示给我们不同的色彩和感受。如果让你选择颜色表现四季,你会用什么颜色?
板书:春
夏
秋
冬
2、合作探究(四季的作品)
师: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四季,画家也用自己喜欢的色彩表现四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四位大师。
师:认识了四位大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四季的。师:不同的画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了不同的季节,认真观察看看画面的季节都用了什么色彩?你看到这幅作品有什么感受?(春、夏、秋、冬)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与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2、汇报交流
1 )这四幅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2)请你猜一猜老师描写的哪一幅?教师朗诵一段欣赏评述小文。
三、创作
1、作业要求:
请你选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用5分钟的时间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位同学写的哪幅作品?学生朗诵。
四、拓展
课下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短文读给你的父母、朋友听,请他们一起欣赏。
板书设计:
四季的色彩
春淡绿
蓝
夏绿
秋黄红橙
冬灰色白色
美术课教学设计2课标展示
学会欣赏中国宗教雕塑的艺术特征,体会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建立文化自豪感。
学习目标解读
1、欣赏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代表云冈石窟第20石窟佛像雕塑作品,及龙门石窟奉先寺雕塑,说出其中的主要艺术特点,培养图像识读的能力。
2、赏析敦煌莫高窟第45窟雕塑的色彩、造型、和风格样式,进一步体会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判断核心素养。
3、通过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三个石窟不同的雕塑代表,总结其反映的古代宗教文化观念,提高文化理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加以分析和鉴赏。
难点
如何理解宗教雕塑反映的中华民族文化观。
主题
学习探究过程
提升素养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代表三个石窟的主要艺术特征
完成以下问题:
1、中国的四大石窟是哪些?
2、云冈石窟第20石窟的造像有什么艺术特点?
3、龙门石窟奉先寺的造像有什么艺术特点?
4、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造像有什么艺术特点?
【思考】为什么中国的石窟艺术集中在甘肃、山西、河南等地区?(从宗教传入我国境内的时间、地域的角度分析)宗教雕塑反映了我国古人怎样的文化观念?
宗教雕塑的鼎盛时期
【对比思考】
对比赏云冈石窟第20石窟的造像与龙门石窟奉先寺异同。通过欣赏对比,得出为何唐代是宗教雕塑的鼎盛时期?
课后检学
寻找生活中与宗教雕塑有关的方方面面,举例并赏析艺术在生活中的表现与流传。(例如以敦煌莫高窟第三窟雕塑为原型,创作出舞蹈《千手观音》)
美术课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一、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1.能够在色轮或色谱上区分出冷色与暖色。
2.能够说出冷、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或联想。
3.用拼贴、绘画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二、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1、感性认识色彩的冷与暖。
2、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色纸,训练他们的感觉。
3、寻找生活中或教室里的冷色与暖色,并说出为什么?
4、冷暖色调的认识。
5、判断色调,练习配色。
三、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四、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色轮或色谱上区分出冷色与暖色。
2.能够说出冷、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或联想。
3.用拼贴、绘画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冷色与暖色的认识与区分比较。
难点: 冷色调与暖色调在作品中的 ……此处隐藏6986个字……,我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野藤明珠》,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欣赏了多幅吴冠中的作品,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
美术课教学设计12这一内容,贴切学生生活实际,知识点的新授难度也比较适合一课时。
技术重点是学习绘图工具栏上的“自选图形”按钮,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插入表格,对绘图工具栏以及一些修饰面板都有所了解,在解决这一重点时,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自己归纳操作步骤,老师加以总结;然后再学生练习,巩固新知。
另一难点是让学生设计合适的标志牌,这就要让学生了解常见标志牌的相关知识,能够基本区分警告类、禁止类、提示类三种标志牌的特点和区别。这将对学生设计标志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先请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标志牌,带着问题阅读资料,最后根据资料来做知识问答游戏,通过这样的过程来帮助学生区分了解标志牌。
美术课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作品。
用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教学准备: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图片等。各种灯光设备。
教学过程:
一、感受光的魅力:
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来。
让一个学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编讲故事,几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摆放玩偶、图片,或者简单构出画面,另一些学生用光源对已构好的画面或场景进行照射。
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认真地听故事,然后对构图不够合理的大胆提出建议。
教师引导: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单纯的画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把光用蓝色的皱纸包住变成蓝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节的气氛。” “光从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电影、幻灯、投影片、皮影等艺术,来说明艺术与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美术课教学设计14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图片)提问:这些作品是什么材料做的?仔细观察,大胆的猜想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盘泥条)泥条盘筑是我国古老的制陶技法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来制作陶器,由于这种方法技术简单操作方便非常实用,所以一直延用到今天。
瞧,用泥条盘筑的人物、动物、器皿……多可爱!你也来试试。(欣赏图片)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看视频)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
学生动手尝试制作: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看视频)
教师播放录像: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异形器皿。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美术课教学设计15学习目标: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掌握墨的焦、浓、重、淡、清画法。
难点:用合适的笔、墨语言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荷花小鸡》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展示课件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二、新授:
1、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2、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主要提醒学生水在墨当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掌握用水的量、用墨的量。
三、创作:
1、参照上一环节中教师示范,请学生与教师一起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2、布置作业,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四、展示评价:
1、征集学生优秀作业,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最后教师小结、评价并布置下节课所要的学习工具、材料。
2、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