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有所悟”和“全部精力”的丰富内涵;读懂“我是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3、领悟“任何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不仅要付出辛勤劳动,还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彼得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文中的主人公——彼得。弗雷特,他的梦想是什么?
3、请大家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今天我们继续与彼得一起走上寻金之旅。
二、引思
1、彼得的梦想最终实现了吗?你从哪知道的?(出示)指读。
2、理解“不无骄傲”(非常自豪)
3、你能读出骄傲的语气吗?
4、画出“”,与前文哪个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理解“蜂拥而至”。
5、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读悟
1、自读课文剩下的段落,找出彼得能找到真金的原因,用笔画出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想法。
2、交流:
预设①勤劳:
A、联系“全部精力”谈体会。(出示文字)
B、是啊,一个“全部精力”,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辛勤耕耘的画面。(出示填空)
C、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看哪,这就是彼得的花园,这儿的鲜花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开得娇艳无比,真让我们大饱眼福。你能用上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花呢?
D、这些都是依靠彼得的辛勤劳动换来的,难怪他那么骄傲呢!齐读——
E、彼得在淘金时同样也很勤劳,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单靠勤劳是不够的,还有什么原因?)
预设②善于观察:
A、雨后发现土地不同。
B、联想到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雷奈克,善于观察发现也很重要。
预设③勤于思考:
理解“若有所悟”,他捂到了什么?指读。
由雨后小草想到土壤肥沃;由土壤肥沃,想到可以种花;又由种花,想到成功。由成功还会想到什么?(体会理解省略号中包含的内容)
会思考是最可靠的财富,是可以随身携带而且终身享用不尽的财产。
预设④机遇:
A、扣住“倾盆大雨”“三天三夜”大雨改变了彼得的命运。
B、面对着这样一个上帝垂青的机会,你想说什么?“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预设⑤充满信心,坚持不懈:
“五年以后”“终于”,联系勾践、布鲁斯等成功的原因展开论述。
小结:同是这样的土地,大多数人仅仅关注他是否藏有金子,而忽略了别的价值。而一场大雨让彼得若有所悟,最终他寻找到了真金。同学们,你现在明白彼得找到的真金是什么了吗?
说说你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拓展
1、本文是美国西部大开发中若干例子中的一个,其实彼得不是一个寻到真金的人,还有许多人获得了成功。大家对牛仔裤很熟悉吧?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讲一个“牛仔大王”的故事。
2、这些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真金,下面我们来看看各行各业的人对真金的理解。
3、课后练习。
《金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各个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牵手《闪光的金子》,导入课题:
孩子们,还记得二年级学过的那篇《闪光的金子》吗?说的是谁?那么一个普通的水电工为何如此令我们感动?
对,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就是闪光的金子。
今天,咱们将踏上一条淘金之路,再去找寻真正的金子。读课题。
你们看此题,可有疑惑?(设疑,归类)
二、一进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打开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三、二进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随着倾听后的问答,相机出示相关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词自学
认识它们吗?自己小声读一读。
指名读(注意纠正读音),分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
指名读
指导读好几个长句子。
3、由重点字词引述课文主要内容。
四、三进课文,领悟第一部分:
1、文中出现了几次“金子”?(无意发现金子、希望找到金子、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金子在土地里)
2、比较“金子”的不同。
3、学习第一部分
a、出示: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指导朗读、理解:淘金者缺乏理智的盲从,难免导致不幸的结局。理解“蜂拥而至”:人数之多,来势之猛。
结果呢?捧起书来读读,指导朗读。
主人公也是一位淘金者,可他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来吗?
指导朗读。
b、出示: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
理解并指导朗读。
唉,这么一个做事认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人居然也一无所获,真让人感到可惜。
五、设疑升华,为下文张本:
他一无所获吗?他真的一无所获吗?(激起学生反驳的欲望)
理解:他拥有了很多,是他人没有的高贵品质。
对于这样一个勤劳的人,孩子们有话要说吗?
有志者事竟成!我们期待着下节课和主人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金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徐虎用自己掌握的本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虎是个一心想着别人,为人民服务的好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12“闪光的金子”指导学生读题。
2、师指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闪光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生: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
3、师:同学们问的很好,问题的答案都在书里,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捧起书,认真地读一读吧。
(教师在导入课题时,开门见山,直接指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犹如徐虎这个人一样如此普通,但学入佳境始有疑,疑而得解方见真,引导学生质疑永远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指导朗读生字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
1、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生:我知道了“闪光的金子”指的是徐虎的一颗心。
生:我知道课题加引号是因为并不是指真正的会发光的那种黄金,而是指徐虎的美好的心灵。
生:引号的作用和前面学习的《“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阳”》中的引号作用一样。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四、设疑导读。
1、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徐虎的心就像那闪光的金子。那么徐虎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每一自然段。
2、齐读每一自然段。
3、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徐虎是一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
4、师:(出示徐虎的照片)是啊,他就是徐虎,他的外表看起来是这样的普通,他从事的工作也是非常普通。让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徐虎的普通,平凡。
5、指导学生朗读。
(通过第一自然段平淡的描叙,学生已经知道,徐虎只是一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再通过照片,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徐虎的平凡普通。教师适时指导朗读,徐虎的普通让学生印象深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探索“为什么称徐虎的心为‘闪光的金子’”这个课文核心问题的兴趣,同时也与后文中徐虎的不普通形成鲜明的对比。)
6、设疑过渡:可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为什么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呢?我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一下他的不普通。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徐虎的确是“闪光的金子”?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重点体会:热心(爱心):
生:我从挂起了“三只特约服务箱”感受到徐虎服务的人非常多。一只不够用,还要挂三只。
生:我从“不同地段”算出徐虎的服务范围很广。
生:我从“凡”这个字发现徐虎只要是需要他帮助的人,他都“及时提供热情服务”,他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热心人!
生:从“及时“这个词我觉得徐虎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
生:我从“19时”觉得徐虎真的是很有诚意地为人民服务,19时是指晚上七点,一般这个时候,人们上班上了一天都累了要休息了,可是他还是要为人们排忧解难。
《金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金子图片,让学生对金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图上这闪闪发光的是什么?谁来读读课题?(个读,齐读)
见过金子吗?对它有什么了解?(个说)
2、 讲解“淘金者”
点出金子非常珍贵,它简直就是财富的象征,于是就有很多人想得到它,想方设法地去寻找金子。这些寻找金子的人,我们就把他们叫做?(出示词语“淘金者”,生说)谁来读?(生个读,齐读)
3、 教读主人公姓名。
这篇课文所讲述的也是一个淘金者的故事。课文中的淘金者是谁?(出示“彼得·弗雷特”,生说)
外国人的名字和咱们中国人的名字有点不同。并且姓和名之间用一个点号以示区分。(个说)彼得·弗雷特的姓是?(个说)文中有多处直呼其名叫?(个说)
谁来叫叫他?(个读)
二、 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讲述了彼得·弗雷特一件什么事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8页,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生自读课文。
3、个生带读一类字。(前后鼻音用醒目的颜色标出,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提醒)
重点强调“坑坑洼洼”中第二个“坑”读轻声,“倾盆大雨”中“倾”、“盆”二字前后鼻音,“买卖”的“卖”读轻声。
4、个生带读二类字(绝,掘二字读音用醒目颜色标出。)重点讲解两个同音字“绝、掘”的读音,“蜂拥而至”的意思,和“一”的变调。
①“绝、掘”你能用组词的方式来区分他们吗?(带读,先读字,再读词)
②“蜂拥而至”,什么意思?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出示图片蜂群、人群)
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车站的人群是不是也可以用蜂拥而至来形容?谁再来读一读这个词?(个读、齐读)
过渡:有些词语呀,本身就在描述一幅画面,咱们在读的时候呀,要在脑海中想象着这个词所描绘的画面,这样才能把词读好,读得有感情。
下面咱们就用刚才的方法再来读一读“倾盆大雨”。(出示)先在脑海中想象一下这个画面,想好了吗?(个读、齐读)
③小小一字真调皮,不同位置爱变调。虽然它很调皮,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个读规律。
5、练读课文
拦路虎都解决掉了,下面请大家再去读一读课文,把一些你觉得难读准的字音和一些长句子多读几遍。
6、长句子朗读指导。
(出示两个长句子)
老师觉得呀,有两个句子比较难读,不知你们读得怎么样。(个读)
指导:在意思上联系比较紧密的词语要读得紧凑一些,并且注意适当停顿,这样就可以把句子读好了。不信,自己去试试吧。(生练读,个读)
7、个读课文,自选小节。随时纠正读音和断句。
课文总共有几小节?好,七个机会,咱们就给七个勇敢的人。
8、评议
三、 精读课文
1、自读思考,彼得和其他淘金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之一,下面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想一想,5年前的彼得和其他淘金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想法、做法、结果、态度四方面)(生边说,师边勾画)
① 彼得和其他淘金者一样都想找到金子。
② 他们都在卖力地挖掘着。
③ 其他的淘金者是一无所获,彼得也连一丁点金子也没有发现。
④ 其他的淘金者只好扫兴离去,彼得也失望了。
2、个读一、二小节。
3、自读一、二小节,思考彼得和其他淘金者不同的地方。
同样是这两段话,当你再去读它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再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你会发现彼得和其他的淘金者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生说,师随即圈划)
想法和做法不同:他不甘心落空,“买”了一块土地,(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坚信只要他坚持下去,就能找到金子。)“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这还是因为他坚信只要他坚持,就一定能找到金子。)“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
他的这种想法和这些做法就叫做“不甘心”(板书)
自读这段,体会彼得的不甘心。(出示第二段)
个读 不甘心的彼得在哪里?师范读,齐读。
4、质疑第七小节。
六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五年也过去了,这时的彼得又怎样了呢?(出示第七小节,齐读)
再读这小节,你有什么疑问吗?个说。
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讨论。
四、 生字字型指导。
1、 自读生字。
这些生字你还记得吗?齐读。
2、 字型结构归类。(左窄右宽、上小下大、上下等分)
这些生字都被老师藏到了云朵的后面,你能帮他们对号入座吗?(生说)
五、 学习园地。
彼得有他自己的一方园地,我们也有我们的一方园地。(出示)(齐读)
22 金子 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他们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不甘心落空,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失望了。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