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古诗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3 19:55:26
蜂古诗教学反思

蜂古诗教学反思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蜂古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蜂古诗教学反思1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主要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诗句、诗意和作者。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们接触过“文包诗”的格式,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又重新接触这种文本格式,一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二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这篇课文和《咏华山》还是有区别的。《咏华山》是通过记叙的方式向我们出示了“文包诗”的格式,而本课主要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英英学了古诗之后主动与人交流的学习方式,也教育我们每个学生要养成主动与人交流的学习方法。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并没有一味的照本宣科,让学生读后说想法,而是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分角色表演。

在上课伊始,我利用学乐云教学平台中的资源播放了一段微课视频,学生们在视频中初步地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每篇课文朗读至少5遍以上,这样才能令学生们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这两方面的内容,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八九不离十了,因此,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学生自己去寻找想要合作的小伙伴,一人演英英,一人演奶奶。我看到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都不想听老师干巴巴地讲课文。

在表演之前,说明要求:在5分钟之内,争取把对话的内容了解,并能轻松自如地表演出来,特别强调了第二部分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话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这部分可以看着书读,但最好还是要能够背诵下来。接下来的5分中,除了马某某,其他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并开始表演了。我看到她自己在那里闷闷不乐的,不能让她自己坐在座位上,因此,我让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我配合着。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尽情地表演。有的同学为了能够被老师肯定,在不断地练习,并把第二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了。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都几乎准备好,就等着“一决高下”。学生们跃跃欲试地争相举手,都想第一个表演。为了起一个不错的开头,让一组优等生来表演,并让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说出其中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表演的时候自己需要注意的方面。在学生们表演的时候,为了让他们更加轻松地展现,和他们开几句玩笑,“这位奶奶好可爱呦”“这位奶奶好瘦小呦”“这位奶奶长得真漂亮”……这样既让学生们产生一种轻松的心理,还拉近了和学生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可谓“一石二鸟”。

学生们在表演中尽情地表现出了英英和奶奶对话的表情和语气,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学生们个个都彰显本性,甚至有的同学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你都能把第二部分背诵下来,我会比你背得更好,学生们在这种你争我赶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要勇于突破自己,具有永攀高峰的决心。

在表演结束后,让学生们说说在表演中自己都有哪些收获。“我的收获是百分之百”“我了解了《静夜思》的作者是谁”“我明白了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我并没有过多地讲解对话的内容,学生们在表演中自己感悟到,领会到的课文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是比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解的效果要好,还提高了学生们概括总结的能力。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李白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心情,结合第二部分的对话内容对《静夜思》中每句诗进行了分析,并让学生在书中标注出每句诗的含义,把“疑”“地上霜”“举头”“低头”等词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进而了解了作者在月圆之时,见到的皎洁月光映在自己的窗前,仿佛是地上的“白霜”,暗含了天气的寒冷,更多的是表达了作者只身在外的孤寂之情,借以月光,想起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蜂古诗教学反思2

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的作品,而且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皆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其中《山行》这首诗写得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副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而《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虽然都是写景的,但是第二首在理解上更要体会诗人独自在外的孤独与寂寞之情,所以相比之下,第一首古诗在教学上、在学生的理解上相对来说简单些,学生通过诵读也能走进文本,领悟诗中的含义。

学习这首诗我认为重点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对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我还发现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理解诗句也不是看着字眼按顺序来说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变成“寒山石径斜远上”也许理解时就容易多了。还有就是字词的理解。一个“坐”字,随学生怎么想,都不会想到是“因为”的意思,所以只有告诉他们,才理解了“停车坐爱枫林晚”,呵呵,也许换成“停车坐爱晚枫林”更好理解一点。所以哪怕每个字的意思都出来了,小朋友们都难以组织一句通顺的话。第二首更难体会了,小朋友怎么也想不出诗人为什么发愁,最后大多就我讲的多一些,介绍一些诗人的情况等等,之后看他们的表情似乎有恍然大悟之意。

蜂古诗教学反思3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将两首诗比较异同:

一、不同之处:

1.抓住背景,一是“安史之乱”,一是“金兵南侵”。由于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他们的经历也各有跌宕。要想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就必须要有时代背景作铺垫。所以,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诗人生活年代的情况——“安史之乱”和“金兵南侵”的相关资料,为更好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奠定基础。

2.抓住作者,一是唐朝,一是宋代。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被人誉为“诗圣”,而他的诗又记录了相关的史实,被人称为“诗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乃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而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作诗九千余首,可谓“多产诗人”。《示儿》是他的“绝笔诗”,相当于遗嘱。

3.抓住插图,一是“意气风发”,一是“抱憾终老”。在教学中,我觉得书上的插图也应发挥作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幅图中,诗人一家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漫卷诗书”的场面也表现得十分直观。而《示儿》一图则显得哀伤而凄凉。弥留之际的陆游,在孤灯残烛的映照下显奄奄一息。在布满皱纹、饱经沧桑的脸上,挥之不去的是遗憾之愁云。在这样的画面映衬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来催人泪下。

4.抓住“诗眼”,一是“喜”,一是“悲”。教学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围绕“喜”字展开,诗人为何而喜?让学生找找诗人“喜欲狂”的表现,抓住“即从”“穿”“直下”“向”等词体会诗人的“归心似箭”;《示儿》可围绕“悲”字展开教学,诗人因何而悲? ……此处隐藏2673个字……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图片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分角色演一演,这项工作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首诗有更真切的体悟。

蜂古诗教学反思6

前两天读了王松舟《诗意语文》,很受启发,我发现我爱上了语文,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语文素养、底蕴有待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没有魅力、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所以我决定本学期开始挑战自己的语文课堂,——古诗教学。我在细读文本《游园不值》,因没有整理好就想了《春日》。感觉今天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很喜欢,我上的也很轻松。

1、没有在单纯的”解释”古诗

古诗的美是读出来的,是悟出来的,是品出来的。但在品中理解了词语、诗句的意思。如万紫千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建立意象的基础上理解了词语,我们联系朱自清的《春》,结合李叔同的《游春》诗句拓展学生的理解。

2、指导学生“吟”诗,不再是读诗

古诗本来是吟的、诵的,课学生很好能投入进去,看了窦桂梅的《游园不值》教学视频后,我才发现语文教师必须带着学生吟咏古诗词。我学着窦桂梅老师的样子根据平仄的规律指导学生吟诗(当然做的不好),但学生很喜欢,看着学生摇头晃脑,自吟自赏的表情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

3、牵一发动全身,找到读诗的切入点”寻“

古诗不能串讲,但还要在品读中理解诗意,走进诗的意境。课前我想是抓住作者的感受切入,还是抓住”寻“的景色切入?没有全面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无处生发,可又不能串讲。最后我决定从”寻“字切入文本的阅读。一个寻,你寻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被带到了文本,: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春风、胜日。学生寻到后,引导学生建立意象,由万紫千红想到百花齐放、想到朱自清、李叔同,由春风想到“春风拂面杨柳风”,由一时新想到很多很多……学生在诗的字里行间穿行,补充了字里行间的空白之处。学生建立意象的同时解决了词语的理解问题,享受着春光。然后又一个问题“作者的心情怎样”,孩子们再一次走进文本,走进字里行间,品读,把自己真正的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不再是单调的理解。

4、读出诗背后的含义“劝学诗”

走进作者,我们会发现作者不可能有机会到“泗水滨”去“寻芳”,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5、古诗教学课前热身“词语句子对对碰”使学生们走进春天

一节课的容量有多大,至少不单单是一篇课文。授课之前我们从春字组词到说四字词语到说诗句,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在文字间游玩的同时走进了春天。

古诗、语文教学可以很有趣,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把乐趣“挤”走了。

蜂古诗教学反思7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内容,大概缘于我对古人文化的情有独钟吧!所以在上古诗的时候,我特别有激情,也渴望着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灌输给我的学生们。虽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掌握古诗的背景和一些相关的文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我还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古诗的写作背景和一些文学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学生那似懂非懂的眼神中却还透露着些许的兴趣,个个饶有趣味的听我讲着……

《秋浦歌》《蜂》是唐朝著名诗人的巨作,在导入课题时,我运用本学期学过的一首古诗《回乡偶书》的作者引出李白(因为我在《回乡偶书》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过李白与贺知章是好友的事实),此环节也可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回乡偶书》的作者。然后,我又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李白浪漫主义色彩中的丰富想象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李白的诗歌时要多读多想。果不其然,学生对于浪漫主义的概念犹如雾里看花,什么都不知道,但也按照要求在古诗学习中多读多想了,毕竟学习李白的诗不是一根筋到底的事,还要多绕几个弯。

李白的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斥着浓浓的愁味,所以,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也紧紧抓住“愁”这一诗眼,开展了朗读教学的训练,来理解与体会诗人的情感。在中间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加入了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的写作背景,个人认为写作背景的加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反映还算积极,也确实投入进了古诗的境界中,细细地品着诗歌。只是我在教学环节中的些许失误以及课堂的时间关系,使学生缺少了一次锻炼想象表达能力的机会。

蜂古诗教学反思8

《清明》是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经典》中的一首诗。是诗人在清明节行路中遇雨有感而作。行人在扫墓的路上遇到了纷纷细雨,又湿又冷,心中无限忧愁。诗人寻找酒家避雨,牧童指向杏花深处的村庄。牧童给忧愁的诗人带来了希望。全诗有景色,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通俗易懂,景象鲜明,形象生动。这是我进行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评课及自己的反思,现在总结如下。

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最大的亮点是教给学生学诗的方法。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词,对于学诗的方法已有一定的感知。在这节课上,师生又一起总结了学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通其文,明诗意,悟诗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学诗的方法自学《清明》这首诗。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成为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桥梁。

其次,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体现了中年级的学习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古诗词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小学中年级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中年级学生,识字量增大,理解能力有所增强,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吟读、想象、感悟”为主。在“吟读”之前正确划分节奏,停顿正确,同时,引导把字音读准。在阅读诗歌时,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图文对照、与生活链接、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内容,在头脑中勾画出丰富的形象,读出了诗词的画面感。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作者的生平,感受了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情感。这样,在“吟读”时,真正达到了口中有字,眼中有景,心中有情。

学生掌握了学诗的方法后,我又把课外阅读落实下去,我将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古诗词背诵经典》。这样,我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也将和学生一起感受诗歌精湛的语言,深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让诗歌激发我们的想象力,陶冶我们的性情、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就诗教诗,我们要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极力传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我也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教学水平,提高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蜂古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