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周长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3 19:55:15
数学周长教学反思

数学周长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周长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周长教学反思1

教了十几年数学,我觉得自己对教材和学生都掌握得很好,但今年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才认识到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

在和学生共同探讨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开始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开始分组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很投入。很快,一只只小手接连不断的举起来了。我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

“9+7+9+7=32(厘米)!”

“9+7+9+7=32(厘米)!” ……

没有出现我的预设效果。我只好进一步鼓励说:“谁有更好的方法?”

“9+9+7+7(厘米)!” 一个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站起来发言。

我心里有点失望,可是还鼓励说:“不错!谁还有更好的方法!”

没有同学再举手了。

我说:“汇报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我测量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两条长加两条宽。就得到了它的周长。”几乎每个同学都如是说。

看到学生自己归纳不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我急了,只好硬往公式上引导:我说:“长方形两条长,那 么9+9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9×2。宽用乘法算式表示为7×2。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也可以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再×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我出示了三个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周长。全班只有一半左右学生用我的公式方法计算,还有一半学生是用加法做的。

这堂课上完后陷入了沉思:以往自己是怎样教的?好像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如果硬让他们死记公式是背离新课改要求的 。也许让学生先记公式再学计算周长,就学习成绩而言可能会高点,可是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他们的思维永远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对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难道学生自己得出的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不是更直观、更明白的公式吗?!

既然学生心里没有公式,教师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新课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本上不是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注明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吗?今天他们自己总结出最好记、最好用的计算方法,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摘取数学皇冠的明珠呢!

数学周长教学反思2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我们应这样备课

上个周六、周日我们进行了两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来自北京z、杭州z等全国著名老师的观摩课,以及有关课堂教学的精彩报告。课堂上的轻松高效,报告做的精彩异常,使我们都受益匪浅。

来自杭州文海实验小学的z老师做的关于优效课堂教学的报告,感触颇深使我认识到:在备课时要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样教?

一、教什么;

老师说:一个成功的人首先知道自己一生该干什么;其次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干。那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知道一节课该教什么,也应该知道怎么教;这之前备课时总是看看教参、教案,留心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怎样设计的,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通过学习才觉得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困惑是什么?学生最困难和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2、根据学生制定目标:教学中做到三讲和三不讲;

三讲:

①学生想不到的要讲;

②学生易出错的要讲;

③学生容易混淆的要讲。

三不讲:

①学生自己会的不讲;

②你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③学生已经会的不讲。

3、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基本的练习题、容易出错的练习题、容易混淆的题、提高的题型都要涉及到。

二、怎么教;

老师说:所有的好课都是当堂生成的!课堂一定关注生成,关注学生。他借用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如果一节课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一样的话,绝不是一堂好课,因为这说明他没有关注学生,没有当堂生成。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按照上面的这些去备课、去教学。力求让课堂教学更优效,教学的的路上走的更远一些。

最让我感动的是刘老师作为一名知名教师,备一节三年级的《乘法分配律》,还大量浏览文献资料。仅查阅有关乘法分配律的论文就达61篇,并做了探究、归类整合。在自己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别人的经验进行融合,他说这才叫研究。把知识进行横向比较,拓宽知识面和眼界,使知识更为严谨系统。作为名师他这种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数学周长教学反思3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

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尝试了这种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的异常效果。

案例简介: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的一节内容。它作为学生刚刚认识圆的第一个研究圆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之后进行教学的。在学习本 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圆的特点有了认识。基于此,我以实物为探究素材,从创设联系整节课的一个活动为主线,小组分工合作为主体,及时、适时质疑为主点来组织 教学。

案例片段描述:

实践活动:小组分工合作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师: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测量它?

生1:我用绳子缠绕后两绳子的长度。

生2:我将圆形物体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周测其周长。

……

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实物的周长,并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生:相互交流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

师:引导学生测四种不同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看一看有什么关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测完周长,再测直径,再记录。)

师:观察到学生这样做有困难,提出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

生:我们几个合作会又快又好。

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测周长、直径。

生:讨论交流出:同一圆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越长。

师:及时质疑:小的物体可用你们的方法测出来,开头(情境导入)小灰兔和小白兔比赛跑的跑道还能用你们的方法测吗?怎么办?

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用计算器算出圆的 ……此处隐藏8705个字……总结出两种方法,并能强烈地感受到用乘法计算的简便。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求图形周长的必要条件,理清几种思路,并合理择优。

3、要方法多样化,也要方法优化。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材并未说明哪一种是最好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选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到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交流想法,让学生理解算理。用连加计算是基础,用长乘2加上宽乘2是进步,用长加宽的和乘2是空间感理解上的一大步。对于长+宽的理解是个难点。方法的优化上虽说学生喜欢哪种就哪种,但老师应有所提炼,让学生感受到第3种最简便。在练习中鼓励学生用第3种方法,当然,对一些不善于用周长公式计算的学生,也不必强求统一,随着计算周长经验的积累,他们慢慢也能悟出周长公式的意义的。

4、要考虑练习的层次性,也要兼顾应用的多样性。

只有通过相应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我设计了闯关的练习过程,激发了运用知识的激情。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第二个层次是简单算算,使学生明确计算周长的必要条件,练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灵活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不同程度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练习安排要注重层次性,还要同时渗透多样性,让学生理解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境界,那就是要把学生推向采石场,令其主动地去探求寻觅知识。课堂无法做到完美,但只要把一些学习理念、学习方法落实到细节处,那必定是有效的课堂。

数学周长教学反思14

我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九义教材第五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也不足。

数学周长教学反思15

圆的周长这节内容,我是先在五(3)班教学的,课一开始,我先出示了蚂蚁和一只蝈蝈分别在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上爬行动画,然后提出问题,他们两个谁爬行的路线长一些?问题抛出后,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想必须分别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和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会算,圆的周长不会算,自然就要想办法去解决。接着第二个问题是,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猜测可能与半径有关,与直径有关,接下来就是验证了,学生们利用圆规在课前准备好的纸板上画下几个大小不同的圆,自己想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并要求学生用周长除以直径,得出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学生们用棉线绕和滚动圆的方法都存在差异,测量的准确度也不尽相同,要求好多组的学生起来汇报,也没有达到想要的3.1几倍,大多是3.2几倍、3.3几倍,不过没有关系,不影响教学的进程,当我告诉学生,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总是3.1几倍,也就是圆周率,以为新课就可以结束,下面就可以巩固练习了,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问道,“为什么一定就是周长除以直径呢?直径除以周长行不行?”

我愕然了。是呀,谁说直径除以周长不行呢?是因为教材中例5的明确提出用周长除以直径的吗?是因为教材中要填的表格也把我们给框住了吗?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你们认为周长可以除以直径吗?”孩子们立刻沸腾起来。“老师,我认为不可以,因为直径总是比周长小,直径除以周长得到是一个小数。”“你说的不对,小数怎么了,小数也可以表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老师,我认为不行,我们的书上就明确的写着,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如果是直径除以周长,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好家伙,说的有根有据。孩子们沸腾的温度也随之降了下来。我趁机总结道:“孩子们,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在研究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时,是可以用圆的直径除以圆的周长的,因为不论是大圆还是小圆,直径除以周长的商也是不变的,它也可以表示出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不过,我国的数学家刘徽早在1700年以前,他就用“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是3.14,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出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是因为我们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等到你们上了初中就可以知道,对于数学家们和科学家们研究出来的成果和结论,我们可以直接拿过来应用。”直到这时,孩子们才奥的一声长舒了一口气。下课铃响了,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但我一点都不遗憾,因为我知道,下一节五(4)班的圆的周长这节课我应该怎么上了。

《数学周长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